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作者: 本站
来源: 百度
时间:2017年09月19日
改革开放以来,家用电器制造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彩色电视机等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量获得了极大的增长,产品的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家电行业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它对我国家电行业的企业行为和业绩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家电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
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家电产业市场充分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
市场竞争的前提,一是产品相互竞争的多家企业存在,二是形成买方市场。虽然经济学家和学者经常指责家用电器行业的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但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家电行业确实形成了改革开放多年求之不遇的竞争格局,电冰箱、洗衣机等其它行业的实践都表明,只有众多的投资者进入并使生产能力达到过剩状态时,真正的竞争才能开始。目前在家电市场上,相对较多的企业存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表明我国家电产业竞争局面的形成。
2、市场集中度经过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并且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张的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趋势
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在刚开始起步的阶段,特别是80年代初受高利润的驱使,众多的家电企业进入导致电冰箱、洗衣机等主要的家用电器行业的生产集中度持续明显的下降,电冰箱行业生产集中度CR4(前4位企业产量之和占全行业总产量的份额)1982年是74.5%,1985年是39.4%,1988年是29.0%,洗衣机行业的CR4,1982是21%,1985年是20.7%,1988年是25%。只看生产集中度就认为我国家电行业存在规模不经济和产业组织恶化的情况是不全面的,在大量进入的同时家电企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张。根据统计,电冰箱行业前4位企业平均产量从1982年的1.86万台增长到1990年的51万台,洗衣机行业前4位企业的平均产量由1982年的 13.4万台增长到1990年的60万台。
实际上在市场收缩和竞争的驱使下家电行业的近几年的市场集中度已经提高,进入壁垒也已经较高。在每一个家电产品市场上都存在一些具有规模大、高技术、著名品牌和庞大营销网络的大型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资本规模小的企业进入动机基本消失。比如2000年海尔、科龙、美菱、新飞等四家企业占据着电冰箱市场的领先地位,四家产量占总产量的59%。在洗衣机市场上海尔、小天鹅和荣事达三家企业在1999年的市场占有率为48%,到2000年则提高到54%,这说明近几年家电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结构确实得到了优化。